错过了成为“海大宇”的深圳安防,究竟路在何方?
在图敏逐渐没落之后,这家传奇企业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从这里曾经相继走出三家知名的企业:朗驰欣创、深圳黄河数字、以及深奥。
其中,黄河数字曾一度在中国安防行业的网络监控领域占据行业前三的位置。但是由于经营等多方面原因,黄河在后来逐渐走向了衰落。而从黄河之中,又孵化一家至今依旧在市场中占有稳固地位的细分领域明星企业——深圳巨龙创视,在前一段时间的走访中,智东西也亲自拜会了这家企业,并与其创始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巨龙创视由曾经的黄河研发总监孙成智创立,在2013年,孙成智离开黄河独立创业,目光依旧瞄准老行当,做安防行业的软硬件方案提供商。
。

巨龙创视创始人孙成智
凭借着此前积累多年的研发经验以及清晰的定位,巨龙并未选择直接与来自杭州的海大宇硬碰,而是选择智慧校园、智慧社区等更加细分的方向。与此同时,凭借着在硬件上的积累与行业认知,巨龙还与商汤、旷视等企业达成合作,成为其摄像头、智能分析盒子等产品的主要代工厂商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清晰定位。
与黄河一道,同样出身自图敏的朗驰欣创则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2005年创业之前,曾作为图敏研发工程师的彭志远曾先后参与图敏系企业的球形摄像机、音视频压缩卡以及DVR的设计。而在创业之后,彭志远也一度带着朗驰欣创在IPC模组市场成为业界翘楚。
但是与巨龙不同,早在2009年前后,朗驰欣创团队就已经提前感受到了IPC市场的逐渐向巨头集中的趋势,恰逢在一次比赛看到了一组来自成电学生的比赛成果,朗驰欣创从中发现了来自红外检测行业的一次巨大机会。也正是从那时起,朗驰欣创开始逐步退出传统的IPC模组市场,并主攻红外检测方向。在最开始的两年中,对于工业领域的红外巡检,当时国内尚处起步阶段,据朗驰欣创的销售总监吴宁表示,当时的大力投入差点让朗驰从行业的先驱一转成为先烈。
但好在从2010年前后,国家电网的红外巡检开始招标,一台设备起步价就在百万级别,而当时国内能做红外电力巡检的企业尚不多见,朗驰欣创也自此成为了其中最早收割行业红利的一批。时至今日,朗驰欣创早已完成从传统安防向红外安防行业的转身,在智能红外机器人以及智能红外设备两大领域成为新的行业翘楚。

而这两家企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深圳安防行业过去的发展历程与如今新的生存模式。
对于深圳安防企业到底为什么难以做大?,如今的巨龙创始人孙成智以及一位行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过于便利的产业链发展反而成为了很多深圳安防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所在。
具体来说,以华强北为代表,凭借着丰富的电子零器件、五金元器件等资源,很多深圳的安防创业者只需打车去华强北转一圈,产业链就能够基本搭建完成。与此同时,深圳浓厚的创业氛围加持,往往企业还未真正做强,便有核心员工离职创业,因此曾有人笑言在2012年前后,深圳安防的现状是近万CEO齐聚深圳。
长此以往,企业一方面是无法做大,另一方面,也难以形成核心的技术以及资源积累,一旦面临大企业的降维打击,自然哀嚎一片。更何况,一直以来安防都是一个以技术为驱动的行业,以杭州为例,仅仅宇视一家,截止2018年年底,专利数量就已经达到1869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3%,而对于深圳的许多中小安防企业而言,一方面既缺乏像浙江那样的丰富高校人才来源,另一方面,企业难以做大在技术上的积累也自然一穷二白。
尽管浓厚的创业氛围与资金加持,深圳在短期内曾创下四千多家安防企业数量的盛况,但是云龙混杂才是真正的行业现实,2013年前后,随着安防行业的巨头效应进一步增强,深圳企业应声一多倒闭千家,有的直接老板本人跑路,做工厂的被人追债搬空了设备,搞出口的直接出血甩卖,其中深圳中科视安则因为欠债3000余万,老板直接失联。
此外,来自杭州的压力,又为深圳企业内部的争斗点了一把火,为了生存,深圳企业内部也掀起了一轮猛烈的价格战,进一步价格越低,质量越差,深圳小微企业的安防口碑也就越来越差,一连串的连锁效应之下,淘汰进一步加速。
但是好在经历过一轮血的教训之后,深圳一些安防企业最终觉醒,虽然已经错过了成为巨头的机会,但是却在诸如屏幕、IPC代工、家用市场等一众细分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强项所在,最终以一种顽强的姿态存活下来。2018年,英飞拓整体营收达42亿,与宇视同年营收相差无几,以创维群欣为代表,一众屏幕厂家也同样在安防领域大放异彩。
此外,加上搅局者华为,以及以云天励飞为代表的一众AI企业加入战局,深圳安防经历了没落十年之后,又以一种新的姿态重返战场。